Tag

張一

從住戶月收入結餘看公屋福利

By | Experts' Opinion, Paul's Channel | No Comments

張一 | 葉兆輝 | 鄭雅心

A小姐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兩年前居屋業主收回以友情價租出的「蝸居」後,驟感迷茫。天下之大,竟找不到容身之所。當時母親及自己均有穩定工作,兩人不合資格申請公屋,卻又負擔不起私人樓宇昂貴的租金,更莫想「上車」買樓,對兩母女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結果,為了成為公屋合資格申請人,母親辭去了工作,寄居於親友籬下的板間房。而A小姐則硬着頭皮投靠多年不見的父親。按房屋署指示,兩人公屋的入息上限為1萬6000元,因此母親只能到街市打打散工。兩人的生活開支主要靠A小姐的文職工作一力承擔。 Read More

探討香港貧窮問題系列(五) 釋放勞動力改善基層勞工報酬   

By | Paul's Channel | No Comments

葉兆輝  |  張一  |  黃浩傑 |  程綺瑾

近日政府落實「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下稱低津)推出時間表。預計將有20萬戶、70萬人受惠,令整體貧窮率降低兩個百分點。

該計劃的主要對象是在職貧窮而有兒童的家庭,目的是鼓勵自力更生,紓緩跨代貧窮。低津的推出反映出政府改善貧窮狀况的決心,對於有需求的家庭是一個及時的幫助。然而長遠來看,相信低津對於扶貧難以有大的成效。如何釋放潛在勞動力以及改善基層勞工報酬是決定扶貧工作成敗的核心因素。 Read More

探討香港貧窮問題系列(四) 諾貝爾經濟學獎對本港扶貧工作的啟示

By | Paul's Channel | No Comments

葉兆輝  |  程綺瑾  |  張一

在政府的扶貧高峰會召開後兩天,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普林斯頓大學的迪頓教授(Angus Deaton),特別表彰他對消費、貧窮、福利的研究。兩者的時間是巧合,但也反映對縮減貧富差距的關注不僅是本港,也是全球公共政策研究的重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