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輝
上個月筆者參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舉辦的「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國際慈善論壇,此論壇聚焦「共享價值」(shared value)議題,講者們講述很多商界「善有善報」的成功例子(doing well by doing good),這些善舉不單捐贈盈餘,還展現出商界對社會的承擔,企業如何回應社會充滿挑戰性的需要,如何通過與非政府機構和整個社會創造「共享價值」,一同突破原有資本主義商業營運的限制。
二元票價大受歡迎
海外這些成功經驗,不僅能幫助社區中的弱勢社群,同時也擴展企業的視野,提升業務層次,例如澳洲國民銀行不僅沒有徵收低結餘戶口服務費,相反,它積極幫助弱勢顧客,為他們提供度身訂造的銀行服務和理財意見,讓多達100萬名低收入居民享受到這些服務。
儘管銀行業務大都歡迎大客戶和大富豪,但澳洲國民銀行沒有忽略社區中的其他人,它既透過擴大顧客來源而增加盈利,又為社會作出貢獻,創造雙贏局面。因此,這不僅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亦可成為成功企業的策略。
這種營運業務的「共享價值」正是香港商界須不斷提升和推廣的,就以深受長者和殘疾人士歡迎的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為例,它讓受惠者在任何日子和時間以每程2元的票價乘搭指定公共交通工具。這個計劃反應熱烈,平均每天有超過100萬人次享用這個優惠,當中包括88.4萬名長者和14萬名殘疾人士。政府在計劃中完全承擔補貼費用,而公共運輸營辦商卻沒有分擔任何補貼,政府須向公共運輸營辦商償還計劃涉及的開支,預計由2015至2016年度的9億元增加至本財政年度的12億元。
在「共享價值」的觀念下,公共運輸營辦商是否應該考慮對計劃作出貢獻?由於香港社會正趨向老齡化,補貼金額將以更快的速度上升,若運營商不作出任何相應行動,將來政府若要維持此一計劃,則必須犧牲其他福利開支作為代價。因此,筆者希望運輸營運商能夠一同分擔,不以股東利益為藉口而逃避。有時候商界以唯利是圖的單一心態,阻礙香港成為一個互相包容、團結和有人情味的社會。
另一個例子是,最近有關最低工資的討論。目前香港的最低工資為每小時32.5元,澳洲最低工資為每小時17.7澳元(約105港元),兩地一杯拿鐵咖啡的售價是幾乎一樣的(30元),為何售價相若,工資有近三倍的分別?到底是誰賺取其中的利潤?
通常在經濟衰退期間,惡果多由工人承受。相反,即使環境好的時候,經濟增長的好處也不是社會平均共享的。儘管未來經濟存在不確定性,但確定的是,現在勞工正處於困難的時期;今天勞資雙方提出的34.5元折衷方案,相信是循着正確的方向互諒互讓,才可作出雙贏。
生前身後容身之地難找
創造「共享價值」的想法由商界接受,才有可能找到雙贏方法,既可改善工人工資,又可保持業務長期的可持續性和盈利能力。如今,已經有許多全球性企業開始注意投資人力資本,減少碳排放和砍伐樹林……因此,我們應該尋找可持續增長的方法,而不是單單關注短期收益。
在香港,人們生前身後都為尋找一個容身之所而煩惱,有關土地利益的持份者卻以破壞環境為由,反對開發更多的土地。無論棕地或非棕地,各持份者都是爭取本身的利益而忽略他人的需要,只有社會對那些經歷住屋問題的人和處理至親身後事有更多的同理心,香港才能向前走;也只有隨着「共享價值」在商界領導階層普及,才能更好地設計和規劃這些港人關心的事項。
香港有很多慈善機構和基金會願意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如果企業能夠在政府的一些政策支持下,一起實踐「共享價值」,便可給香港社會帶來根本性的改變。我們必須打破固有思維,讓更多人理解和實踐「共享價值」。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舉辦的「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論壇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機會和一個新的開始,提升社會對問題的認知和理解,讓香港成為一個更美好和宜居的地方。
作者葉兆輝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系教授
文章於二零一六年十月十五日在信報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