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reating default object from empty value in /opt/app-root/src/content/themes/salient/nectar/redux-framework/ReduxCore/inc/class.redux_filesystem.php on line 29
樓價貴未解決 增公屋助安居 | Well-being in Hong Kong

樓價貴未解決 增公屋助安居

By November 12, 2015Paul's Channel

葉兆輝

本屆政府在上月的扶貧委員會高峰會中公布了2014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報告中額外強調公屋的重要扶貧效果。

政府的分析顯示貧窮人口及貧窮率都有顯著下降,由2013年的132萬人(19%)減至96萬人(14.3%),若將公屋的非現金轉移也量化計入住戶收入時,整體貧窮率會額外下降4.7個百分點至9.6%,此扶貧成效甚至高過支出每年超過200多億的綜援現金恒常援助。

筆者近期也針對公屋為健康所帶來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正好呼應了公屋政策對於扶貧的顯著效果。我們發現公屋政策可泯除社經弱勢所造成的健康不平等,為處於健康弱勢的居民帶來好處。

公屋比例愈高 過早死亡率愈低

我們在研究中以小規劃統計區(Small Tertiary Planning Unit Group)為地理單位,分析各小區的公屋比例與該區居民過早死亡率(premature mortality rate)的相關性。過早死亡通常是各種壓力所帶來的結果,包括街坊或住屋環境相關的影響,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健康弱勢的指標。

公屋戶可支配收入 較租私樓多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不控制其他地區性的因素影響時(包括地區的富庶程度、住屋的穩定程度、長者人口比例、社會解離程度、土地利用程度、生活設施可近性程度、每日人口流動率),該區的公屋比例愈高其過早死亡率就愈高,但在控制了上述各項地區性因素可能帶來的影響時,公屋與過早死亡率的關係便完全相反,意即公屋比例愈高的地區其過早死亡率反而愈低,此分析結果指出,原本因其社經弱勢條件而身處健康弱勢的族群,公屋政策不單止為居民解決了住屋的問題,更為他們的健康帶來好處。我們針對此結果提出以下4種可能的假設:

(1)公屋的非現金援助可能增加有助健康的花費

公屋的租金低於市場水平,因此有權租住公屋是一種非現金的資助,這間接地增加住戶的可支配收入,因此可能增加用於健康相關的花費上。法例保障公屋的租金不會超過整體住戶收入的10%,然而私人住宅的租金近年來不斷上揚,住戶有可能要將每月一半的收入用於租金上。

港公屋有社區支持 提升凝聚力

根據本中心的住戶消費支出的研究,不獲編派在公屋的低收入人士,每月平均要在住屋方面花費超過支出3成。更甚,他們的支出多於收入,導致入不敷支。因此若同樣身為低收入族群,居住公屋者的可支配收入顯然就比租住私人住宅者多許多。

(2)公屋的高質素居住環境有益於健康

公屋是由房屋署根據高規格的標準進行功能及衞生方面的維護和管理,因此可能有益於公屋居民的安全與健康。相對於租住在私人住宅市場最底端的住戶來說,如劏房,這些住戶居住於私人住宅,但環境擁擠、衞生條件惡劣、住屋結構違反安全規定等,對居民反而有害。

許多西方國家的公共房屋因為居住條件較差,治安欠佳,導致住在公屋的居民處於健康弱勢,而我們此一針對香港公屋的研究卻有相反的結果,這告訴我們,公屋的福利若只提供房屋建築本身和設施是不足的,更重要的是要維護並促進其安全、衞生、環境及結構,以及提供高質素的管理。

(3)公屋在心理社會層面有益於健康

香港的公屋多分散於一些市中心及高質素的地區,這可減少因居住於公屋產生的污名(stigma),反觀其他西方國家的公屋多集中在某些特定區域,較易產生污名,因此可能阻礙了居民促進其生活質素的機會,也可能因為這樣的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此外,因為居住公屋產生的安全感,也可能進一步增強住戶面對其他社會壓力的能力。

(4)公屋的家庭及社區凝聚力有益健康

香港的公屋通常有很強的社區凝聚力,這又是一項與其他西方國家相反的特點。此外,與家人同住的居民又有分配公屋的優先權,因此,公屋的居民可以得到較多家庭及社區的支持,這都有益其身心健康,而這也是租住在私人住宅市場最底端的住戶所沒有的。

憂失業沒能力供樓 礙創意發展

總的來說,政府長期對公屋的投資可讓市民安居樂業,不僅有助於扶貧,也提升了市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對身心健康有正面影響。當然擁有物業都是很多香港市民夢寐以求的「成就」。但現在樓價高企,市民要付上超過自己支付能力的樓宇按揭,這會形成沉重的生活壓力,也扭曲了日常生活的活動,對整體身心健康都有不良的影響。再加上市民擔心失掉工作而沒有能力供款,這有可能有窒礙勞動人口的創意發展。

所以,在未能有效改善市民購買私有物業能力的時候,提供有質素的公屋,可以說是一項德政,我們樂見於政府持續對公屋投入資源,興建更多公屋,為市民提供生活援助,提升生活的福祉。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文章於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二號在經濟日報刊登,請點擊這裡以瀏覽原文。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